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内科急危重症杂志》 > 1999年第1期
编号:10219505
思密达与纳洛酮合用治疗急性乙醇中毒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内科急危重症杂志》 1999年第1期
     作者:陈渝萍

    单位:珠海市人民医院, 珠海 519000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内科急危重症杂志JOURNAL OF INTERNAL INTENSIVE MEDICINE1999年 第5卷 第1期 Vol

    因饮酒引起的急性乙醇中毒在临床上很常见, 常导致急性胃炎、 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。 我们采用思密达、 纳洛酮二联疗法治疗急性乙醇中毒, 在防治并发症、 缩短病程上, 明显优于常规疗法及单用纳洛酮治疗, 报道如下。 因饮酒引起的急性乙醇中毒在临床上很常见, 常导致急性胃炎、 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。 我们采用思密达、 纳洛酮二联疗法治疗急性乙醇中毒, 在防治并发症、 缩短病程上, 明显优于常规疗法及单用纳洛酮治疗, 报道如下。

    材料与方法
, 百拇医药
    病例选择 参照急性乙醇中毒诊断和临床分期标准[1], 将70 例来我院急诊的急性单纯性乙醇中毒患者, 分为思密达、 纳洛酮二联治疗组(二联组)30例, 纳洛酮组14例, 常规组26例。 排除急性乙醇中毒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损害者。 各组年龄、 性别、 严重程度及临床分期(兴奋期, 共济失调期, 昏睡期)、 饮酒至治疗开始时间无显著性差异。

    治疗方法 二联组首剂给予患者纳洛酮0.8 mg静脉注射, 必要时30 min后重复1次; 口服或胃管内注入思密达首剂6.0 g, 以后每次3.0 g, 一日3次, 并给予常规补液。 纳洛酮组除不使用思密达外, 其余治疗同二联组。 常规组按常规给予补液、 护肝、 维生素B6、 维生素C等支持治疗。

    观察指标 每10 min观察记录1次头昏、 神志障碍、 腹痛、 腹胀、 呕吐等症状体征, 直至消失。

, 百拇医药     结 果

    各组症状消失的时间见表1。 二联组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, P<0.05; 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较纳洛酮组缩短约一半时间, P<0.05。 此外, 常规组有4例, 纳洛酮组有1例治疗后仍并发上消化道出血, 而二联组无此并发症。

    表1 各组症状消失时间(±s) 分 组

    时 间 (min)

    头 昏

    昏睡/昏迷

    腹 痛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腹 胀

    呕 吐

    纳 差

    二联组

    180.5±78.4Δ

    68.1±74.1Δ

    167.8±120.3Δ*

    360.7±192.3Δ*

    126.3±108.1Δ*

    497.9±270.1Δ*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纳络酮组

    170.7±80.5Δ

    70.5±76.4Δ

    305.7±198.4

    700.7±250.3

    269.3±180.7

    880.7±400.1

    常规组

    480.5±100.4

    190.3±98.4

    324.3±190.7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696.7±270.3

    280.7±186.3

    918.7±378.1

    与常规组比较: Δ P<0.05; 二联组与纳络酮组比较: * P<0.05讨 论

    思密达是一种新型消化道粘膜保护剂, 其微粒粘附于粘液中, 并与之紧密结合, 增强粘液的厚度、 内聚力和存在时间, 加强对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, 并有效地抵御乙醇对食管胃粘膜的腐蚀损伤和胃酸、 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, 还可吸附消化道内气体, 并与粘液糖蛋白结合促进消化道粘膜再生, 使损伤粘膜很快修复, 有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。 纳洛酮是一种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, 孟庆林等报告[2]纳洛酮可使血中乙醇含量明显下降, 减少肝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代谢障碍及减轻脂质过氧化, 降低脑内β-内啡肽和防治自由基所致损伤, 逆转或改善乙醇中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1 程义光主编. 现代急诊医学诊疗手册. 北京: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

    社, 1994. 373.

    2 孟庆林, 胡长欣, 侯延奎, 等. 盐酸纳洛酮拮抗乙醇中毒作用机理的探讨. 中国急救医

    学, 1996, 16(3):2.

    1997-12-10收稿 1998-06-02修回, 百拇医药